1. 這家木工廠將傳統木工廠轉型為觀光工廠,是臺灣第一家文創的木工廠、教育的木工廠。
  2. 別的工廠轉型為觀光工廠,是一家工廠的進化,這家木工廠轉型為觀光工廠是一個木工產業的進化。
  3. 這家木工廠是一個變形金剛,它是經濟部觀光工廠、創意生活產業園區,是文化部地方文化館、藝術亮點,是教育部創擬學校,是環保局環境教育場所。
  4. 這家木工廠以「火箭理論」連續創新十年,建構多元營運模式,獲得經濟部「最具潛力十大文化特色企業」。
  5. 這家木工廠和11所大學、1所中學、5所小學策略聯盟、產學合作,獲得教育部頒發「技職教育貢獻獎」。
  6. 這家木工廠整合木工產業鏈五十餘家木工廠進行合作,政府希望他大手攜小手,建構木工產業聚落。
  7. 這家木工廠裡面有工廠、各式體驗館、遊戲館、展覽館,有咖啡館,有三合院,有菜園,亦正在建構餐廳、烘焙坊、文創館、藝術館,這個工廠已不只是一個工廠。
  8. 這個工廠把產業課程化,每年吸引臺灣、香港、新加坡、大陸等地近千團,共十餘萬人到訪,每年和社團合作招待500名弱勢學生體驗創造力遊學。
  9. 這家木工廠是全台唯一製造文化木偶的工廠,唯一用木偶說故事的木工廠。
  10. 這家木工廠正在進行產業IT化,運用郭台銘生產iPhone的機器生產木工藝品。
  11. 這家木工廠正在打造一個和100個設計師合作的創新4.0平台式孵蛋木工廠。
  12. 這個木工廠從接近關廠到聘請二個博士、五個碩士,要和年輕人合作發展在地文創,是傳統產業轉型的典範。
  13. 這家木工廠正在實踐企業的社會責任,在社區舉辦現代白蛇傳踩街&魯班季大遊行擾動社區文化,意圖協助社區成為最具人文藝術的社區。
  14. 這家木工廠加入國際打工換宿協盟組織,每年提供若干名額讓國際青年體驗臺灣在地文化,貢獻國民外交。
  15. 這家木工廠計畫和埔里、水里、魚池、集集、鹿谷等地特色小學及休閒業者合作開發五條二日遊的遊學路線,讓遊客深入體驗臺灣在地的特色文化之美。
  16. 這個木工廠和大學合作開發出36計72式繽紛彩繪護照,讓遊客可以瞭解美術概念,學習彩繪技法,協助推廣美學教育。
  17. 這個木工廠和知名糕餅業者合作,設立烘焙坊並和臺中市政府及各大廟宇合作,研發出各式文化木偶餅,以宗教文創發展特色糕餅,成為最夯在地美食伴手禮。
  18. 這家木工廠企圖心蛇吞象,未來還計畫進行:
  • 和外文科系合作打造木藝英語村,用英文導覽戶外教學。
  • 和科技教學公司合作打造雲端APP創意學習教室。
  • 利用社區閒置空間,打造一條「文創貓路」建構社區美術館的夢想。
  • 正在構思建立「木的博客來」電子商務跨國合作賣30萬種木藝產品。
  • 有二個縣市政府願意提供閒置空間,希望這家木工廠到其縣市成立木工特色主題園區。